10月26日下午,图书馆在鄞州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了“药典拾遗”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以“考古问今,人间听漏”为题开展《听漏》专题分享会,共计200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刘醒龙首先分享了他199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威风凌凌》的开篇,引出“靠老天,靠他人,不如靠自己”的理念。他认为人们总是对现状感到不满,很多时候是对人或对事的认知出了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人的一生必须要做三件事,以此来提升自己。第一件事是要看一次杨丽萍的孔雀舞或听一次敦煌的月牙泉演唱会,第二件事是喝一回珠穆朗玛峰的冰泉水,第三件事就是去阅读一些好书。
刘醒龙强调,最好、最快捷的丰富内在、净化心灵的方法就是阅读好书。像《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故事看似平常,实则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哲理。他讲述了法国电影《红》中法官的故事、法国名著《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故事,告诉大家好的文学能够解释人性中最复杂、最奥秘、最伟大之处,并且能够指引人走向正直和光明。
“学好了文学、读懂了文学,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对事物的判断也会不一样。”刘醒龙告诉大家,正是文学对他的滋养,给了他不一样的文学眼界,使他能够发现平凡之人的价值。他提到自己199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凤凰琴》中描述了乡村教师的困境,国家出政策解决了实际问题,对乡村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说,当一个人以文学的眼光、文学的形式、文学的理念来看待生活的时候,生活才会呈现出它本真的样子。
最后,刘醒龙介绍了他的新作《听漏》。他从乡村题材跨界到青铜重器,其实与他早期的经历息息相关。他曾经在工厂做过十年工人,主要是加工铸铁、铸铜、铜材等材料,而且他居住的房子正好与博物馆相邻。他结合自己与青铜重器奇妙的缘分,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寻找蛛丝马迹,为冷冰冰的文物赋予了艺术色彩,最终写就《蟠虺》、《听漏》两部关于青铜重器的文学作品。
互动环节,在场师生针对考古的兴趣、创作的灵感、素材的积累等提出了问题。对此,刘醒龙分享了他的人生体验和个人感悟。从三星堆的文化源头、4000年前古人的脚印、8000年前的陨冰等考古实证中,他发现了考古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关于写作,刘醒龙提倡到现实生活中去获取灵感、积累素材,好的小说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文。讲座结束后,刘醒龙还为我校图书馆馆藏著作签字留念。
考的是古,答的是今。本次活动不仅带领师生感受了考古的趣味和文学的魅力,同时引导师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拓展眼界、完善自我。无论身处在什么时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都在于以最纯粹的心灵去看待世界、去感知生活,从而完善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