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校园动态

推荐专题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浙药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救在身边,筑牢校园生命守护网

发布时间:2025.04.26点击:

为进一步强化校园急救能力,完善“黄金4分钟”应急响应机制,校园建设处于近日新配置7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现校内共10台,并组织保安、公寓宿管、辅导员及体育教师等教职工开展专题急救培训。此次行动标志着学校在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急救安全体系中迈出坚实一步。

新设备落地:AED覆盖重点区域,织密急救网络

新增的7台AED设备已精准布设于教学楼大厅、体育馆、学生公寓楼、食堂等人流密集场所,并配备醒目标识和操作指引牌,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定位取用。学校同步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定期维护更新,保障设备随时可用。

分层培训:理论与实操结合,提升应急能力

本次培训由校园建设处联合奉化区中心血站、奉化红十字会专业团队开展,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计课程:

1. 理论教学:讲解心脏骤停识别、急救流程“CAB”原则(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AED操作规范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知识,结合校园真实案例强化学习效果。

2. 场景化实操:

保安与宿管人员:重点演练突发心脏骤停的快速响应,包括AED电极片粘贴位置、语音提示操作及与人工呼吸的配合;

辅导员与体育教师:模拟课堂、宿舍、运动场等场景,强化团队协作与分级处置能力,如体育教师学习运动性猝死的紧急处理。

师生反响:从“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变

参与培训的教职工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公寓宿管王老师感慨:“过去遇到紧急情况只能等待医护人员,现在掌握了AED使用技能,真正能实现‘第一时间救命’。”体育教师李教练则强调:“运动场景中急救响应速度至关重要,培训让我们更有信心守护学生安全。”

此次AED配置与急救培训的协同推进,不仅彰显了学校“生命至上”的育人理念,也为新时代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