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媒体浙药

推荐专题

媒体浙药

当前位置: 浙药首页 - 媒体浙药 - 正文

《甬派客户端》:人文乡村行|溪里方村的盆景“变形计”

发布时间:2024.11.15点击:

象山县溪里方村是远近闻名的“盆景村”。走进溪里方村,仿佛步入了一个精致的盆景世界。

村中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盆景,与村东、西的小溪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

“一溪迦绕抱村流,栖止多年景象幽”,方氏先贤的诗句在这一刻,化作了眼前最生动的注脚。

本文图片均由溪里方村提供。

溪里方村是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从弟方伯礼后裔的居住地。

方氏辉煌的家族史给村庄留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古朴淳美的“九房四堂”传统建筑。

至今,村里还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古村落风貌。

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溪里方村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依托盆景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从“粗放型”到“私人定制”的华丽转身,溪里方村的盆景如何上演“变形计”?

村民装扮庭院

催生“美丽经济”

在溪里方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成了盆景艺术的展示窗。

方忠海家的庭院,仿佛一片生机勃勃的花草世界。院中,几十种盆景沿着庭院四周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地摆放,生机盎然。

每天清晨,50多岁的方忠海都会早早起来,到庭院内外转一圈,细心地为每一个盆景修枝剪叶。

从2010年开始,方忠海便与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只是为了装点自家小院,没想到这小小的盆景,竟也能赚钱。”方忠海说,平时上山如果发现有造型奇特的树枝或石头,就会收集起来栽培制作盆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盆景庭院。

养护盆景是村民的日常。

曾经的溪里方村,也是粗放型经营模式的代表,村庄环境饱受“脏乱差”之困。

“为了彻底改变村里的风貌,我们通过‘村民说事会’把全体村民的心气凝聚到整治垃圾这件小事上来。”溪里方村村党支部书记娄善成介绍。

“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商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这一简单而有效的制度,让村民们的心声有了回响,也让村里的每一项决策都更加贴近民心。

溪里方村从2013年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工作,也是浙江省首批垃圾分类试点村。

“刚开始,村民们都觉得扔个垃圾还要分类,太麻烦了。为了推进工作,我们党员带头、干部先行。”娄善成介绍,依托党员联户制度,村里十个片区分别派党员包干,并通过倒逼责任制落实任务。垃圾不落地了,村子的环境焕然一新。

村里环境变美了,如何将其转化为美丽经济?溪里方村找到了答案——将盆景艺术与乡村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美丽庭院。

“垃圾分类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就顺势而为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盆景种植的行列中来,溪里方村逐渐形成了以盆景为特色的产业格局,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村庄的美丽蜕变。”娄善成介绍,如今全村美丽庭院有80余户。

村里的“美丽庭院”。

随着溪里方村环境面貌的日益改善,游客纷至沓来,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盆景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悄然间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村里请来艺术家

提升盆景艺术价值

借助宁波市“一人一艺”云平台技术,溪里方村将“一人一艺”与“文化礼堂”相结合,在全市首创“艺+堂”试点工作。

通过这一平台,村民们能够获取全市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了盆景制作技艺。

溪里方村文化礼堂也成为村民的“文化阵地”。礼堂前,古朴的八仙桌与长凳,见证了村民们与艺术家们线上线下共同学艺、赏艺、秀艺、授艺的场景。

同时,村里还邀请多位艺术家驻村,指导村民将绘画、雕塑、非遗等艺术元素融入盆景制作中,极大地提升了盆景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国家一级美术师张丹阳就是其中之一。自2020年回归故乡墙头镇以来,张丹阳带着他30年油画创作和教育的全部积累,入驻溪里方美术馆。

“我们和村民一起挖掘村庄的文化元素,融入‘盆景’文化产业中,提升盆景的附加值,打造‘共富工坊’。”他表示:“艺术乡建需要以共富为落脚点,只有让艺术赋能产业发展,才能真正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

在该村举办的红牡丹国际交流中心写生活动。

在国家一级美术师张丹阳、中国美院教授史海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方忠孟、国家一级演员董柯娣等驻村艺术家的带动下,溪里方村联手中国美院、宁波市乡村振兴研究院等16家社会组织、高校,成功建立红牡丹国际交流中心、浙江省首批非遗工坊等艺术基地7个。

此外,在艺术家们的推动下,浙江省首个乡村方志馆、宁波市首家乡村美术馆、象山县首个乡村文艺之家等多个“首字号”艺术乡建品牌顺利落户溪里方村。

张丹阳认为,一个人在盆景艺术上的造诣与他的日常爱好是密不可分的。

他带领村民、美术爱好者成立了溪里方艺社,与村民开展绘画写生、美育沙龙、乡村文创等活动,并推出美育研学体验课程。

2023年,溪里方美术馆的美育研学体验课程惠及村民、游客上万人次。

如今,溪里方村的盆景已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承载艺术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通过学习和实践,村民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盆景制作技艺,还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盆景作品更具魅力。

伊奎明是溪里方村最早发展盆景的专业户之一,他见证了盆景产业在村里的蝶变。

“以前一盆普通盆景最多只能卖几百元,现在经过艺术家的指导,身价倍增。”他感慨地说。

盆景种植户原本各自分散经营,但溪里方村通过成立盆景协会、举办盆景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村里盆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村里盆景做得好的农户,年收入已达到30万元,这一数字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娄善成说。

“爆改”盆景

成为能带走的文创

随着村民将盆景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溪里方村引进上海乡伴文旅团队,将清光绪年间的古建筑仁三房建成了精品民宿溪里方·圃舍。

这不只是一家民宿,还嫁接了村里的盆景产业。

圃舍的前厅是盆景手作课堂,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圃舍的花园则是盆景展示区,也是一个小型盆景交易中心,集中展示、销售村民的作品。

盆景展示。

村里还遴选了5家农户,作为村里首批“壹艺坊”的示范户,既展示售卖,也教授制作,让他们慢慢成为乡村特色旅游、游客互动体验的场所。

溪里方村通过文化赋能、艺术乡建,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体验式旅游,入选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2023年,溪里方村接待游客约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00万元,村集体收入62万元。

然而,面对短视频直播的兴起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溪里方村的传统盆景经营模式也面临挑战。

“常规的盆景卖不动了,销量一直上不去,老产业也要有新‘玩法’。”娄善成说,现在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为村里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侯丽娜。

“现在社交平台上,醉心于‘盆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想能否通过‘爆改’盆景,让它成为能够展示和带走的文创产品?”

带着这一想法,市级文化特派员、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体训部美育教师侯丽娜,走访了溪里方村的文化礼堂、艺术场馆、庭院盆景等,规划了“趣”研学和“本草新语”文化阵地两个项目。

“乡”约溪里方“趣”研学项目计划打造以艺术赋能盆景文化普及、盆景微景观制作技术、药食同源中药盆景培植等美育基地,通过对展、赏、游、乐等文化互动体验活动的串联,形成溪里方村特色美育游线。

游客体验活动。

“传统盆景虽然精美,但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侯丽娜介绍,该项目将盆景文化体验融入进戏曲、非遗、医药文化、旅拍等众多“花式玩法”里,给游客带去多元化的盆景文化体验。

而“本草新语”文化阵地项目,将融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的专业优势、美育示范特色,打造溪里方村医药文化创意共建示范区、海洋康养文旅阵地。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暑期实践队走进溪里方村。

“盆景样式符合市场需要吗?如何让盆景走出村?我们将发挥学校绿风艺术团等师生直播团队的优势,教村民直播,改变销售模式。”侯丽娜说,还将通过中医药文化与盆景艺术相结合,开发创意与实用价值兼具的微小盆景,如“浙贝母”“佛手”“小葫芦果”等,不断丰富庭院盆景的种类。

发展文创小微盆景,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溪里方村村书记娄善成认为,“小微盆景无论是在价格还是流通方面都更具优势,也可以成为让游客随手带走的文创产品。”

原文链接:人文乡村行|溪里方村的盆景“变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