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热浪席卷慈溪市新浦镇,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技术技能中心的“文脉科风・村兴研学”师生团队再度扬帆。作为假日学校开展的第二年实践,这支师生团队在去年成功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持续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教育理念,为当地10个教学点的400余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体验。此次活动以20场特色课程、60课时为载体,既是学校专业资源与地方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是文化传承与科技启蒙的创新融合,让青少年在夏日的阳光下收获知识与成长。
回顾第一年的假日学校,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研学团队以文化特派员孙艺方老师的调研为起点,成功搭建起专业资源与地方需求的桥梁。师生们在第一年就积极参与其中,深入乡村,了解当地情况,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深刻把握新浦镇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团队里的大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为课程设计建言献策。团队突破传统研学模式的局限,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有机融合,构建出“文化筑基、科技赋能”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内容设计上,既深入挖掘书法艺术、中医药文化等传统文化精髓,又巧妙融入显微镜观察、发酵应用等现代科技体验,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展开古今对话,拓宽视野,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兴趣。
为让文化浸润更具实效,“文脉科风・村兴研学”师生团队充分结合新浦镇地方特色与青少年认知特点,打造了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矩阵。从非遗鱼拓印画、宋锦珍珠扇制作等传统技艺体验,到“千年药香润甬城”等地方文化解读,让青少年在指尖触摸中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从“药食同源”等中医药知识普及,到安全用药小常识等实用技能教学,将专业优势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生活智慧;从手工葡萄画等结合地域特产的创作,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探索,实现了地方特色与科学启蒙的双向赋能。60课时的系统安排,让文化熏陶与科技探索产生持续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
这场暑期盛宴,不仅是“文脉科风・村兴研学”师生团队一次知识的传递,也进一步扩大了假日学校的影响力,更是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用专业力量搭建的成长桥梁。大学生们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研学团队以创新举措激活文化生命力,用丰富内涵滋养青少年心灵,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未来,“文脉科风・村兴研学”师生团队将继续深化合作、拓展服务,让更多青少年在文化与科技的交融中,收获成长的力量,点亮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