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了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202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活动。本次研修以“红色传承+时代实践”为核心脉络,以实地考察、现场教学、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在吉林长春、珲春、延吉等地展开了一场深刻而生动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
红色足迹里筑牢信仰根基
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此次研修将红色教学实践贯穿始终,让老师们在历史现场接受精神洗礼。在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珲春党史展览馆与十三烈士陵园的现场教学,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延边各族人民“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峥嵘岁月,重温了东北抗联军民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浴血抗战、团结御侮的壮丽史诗,详实的史料与感人的革命事迹,让老师们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在民族危亡时刻的磅礴力量;随后的“重走抗联路”体验教学,老师们沿着抗联战士的行军路线前行,崎岖山路间,革命先辈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愈发清晰。在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防川边界史的现场教学,以“山河寸心绩铭东陲”的壮阔画卷,生动诠释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此外,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内“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铿锵誓言、黄老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情怀,以及延吉太兴红色小镇中“中共东满特委领导下的东北抗联二军抗战斗争史”专题教学,进一步坚定了老师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思政课注入了深厚的红色底蕴。
时代实践中汲取育人灵感
除红色传承外,研修活动还聚焦新时代发展实践,引导老师们在时代发展前沿汲取育人智慧。在长春一汽红旗展览馆繁荣工厂,围绕“艰苦创业,为国争先”的红旗精神与“不断转型升级的技术自信”开展实践教学,从老一辈汽车人克服重重困难、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自主研发汽车的艰辛历程,到如今红旗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创新突破与技术跃迁,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长春市规划展览馆的“品读长春经典,探索智慧发展”专题教学,系统呈现了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发展规划,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维度,看到老工业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林田远达创客公园内,汽车文化与工业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生动展现了传统工业拥抱数字浪潮、焕发新生的创新活力,让老师们对“产业赋能文化”“科技引领未来”有了新的思考;而中俄珲春口岸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教学,老们直观感受到边疆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自信的生动实践,深刻理解了对外开放战略在边疆的落地生根与独特优势。这些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实践案例,极大地拓展了老师们的视野,为思政课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实践根基。
此次吉林研修之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历史溯源与时代洞察之旅。大家一致认为,研修主题鲜明、设计精妙、内涵丰富,实现了理论认知、历史感悟与实践体验的有机统一。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汲取的红色养分、感悟的榜样力量、积累的鲜活案例与时代洞察,系统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讲深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与实践伟力,讲透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讲活国家发展成就与青年使命担当的生动故事。今后,我院将持续深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的思想力量与育人智慧。


